鄭州城中村改建中,揚棄建筑垃圾廢物外運、填滿的傳統做法,開創出了一條“綠色回收——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的全新產業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這條生產線,能把100萬立方米的固體廢棄物就地轉化成建筑材料,可用于道路建設和建筑用磚等。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堆堆建筑垃圾被“巨龍”一樣的生產線“吞”進肚子里,經過自動化的篩分、分揀、破碎、再次篩選,就加工成了粒型合格的再生物料,可用于道路建設等工程。
據估算,城中村改建產生的建筑垃圾原材料約有100萬立方米,這些建筑垃圾如果外運、填埋,不僅要花費少150元/立方米的高昂成本,還要占用大量的寶貴的土地資源,并且在運輸過程中會造成粉塵等污染,此外,用于道路建設所需的大量物料若從外界采購,又會造成很大一部分開支。
據城中村改建工程負責人介紹,鄭州在開發建設中秉持“創新、協調、綠色”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建設范圍內建設渣土處理再利用,通過廢物再利用,直接應用于本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
目前紅星機器生產的移動式破碎站已經在國內多城市投入使用,在資源化再利用的道路上,紅星精益求精,生產出更多的符合市場需求的設備,助力環保事業更上一層樓。
上一篇: 天然河砂日益短缺 制砂機來幫忙
下一篇: 紅星移動式破碎站助企業迎來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