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的開采不光要知道各種巖石的不同構造和特征還得需要在開采的過程中注意操作細節,下面就來分析下巖漿巖和沉積巖的結構特征,以及在礦山開采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一、常見的一些巖石的構造
巖漿巖的構造
(1)塊狀構造
為巖雙料中員常見的構造:具塊狀構造的巖石,其礦物排列沒有秩序.巖石斷面無扎隙,它—般為浸入巖如花出眾.閃長巖等所具有的構造特征。
(2)氣孔狀構造
噴山地表的熔巖,在冷凝時,共中所含的氣體巾J—壓力減小而選出,形成很多圓形成橢圓形氣扎.列;氣孔狀構造,這是頃出巖所具有的構造,典利的如浮巖。
(3)杏仁狀構造
噴出巖的氣兒被某些次小物質如方解石所充填等),形成似合仁一樣的形狀.局;卉十—狀構造:
(4)流紋狀構造
巖石中微晶礦物定向排列或玻璃質所呈現的定向紋路,使巖石具有明顯條紋,如流紋巖這種具有條件狀的構造稱為流紋狀構造,為噴出巖歷特有的構造。
沉積巖的結構
沉積巖的結構比較多樣,通常按其不向成因而分為碎屑巖結構、粘土巖結構和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六結構。
碎屑巖結構主要是碎屑結構。是指碎屑物質被膠結物膠結而成的結構,通常按顆粒形狀和大小分成礫狀、角礫狀結構(碎屑直徑2Mn)、文砂狀結構(粒徑在2—0.05mm)和粉砂狀結構(粒狀在0.05—0.005M),
粘土巖結構主要指泥質結構,如泥巖、頁巖結構,即由粒徑小于0.05mm的粘土顆粒所組成。
化學巖及牛物化學巖結構主的是結品粒狀結構,為化學膠體溶液沉淀結品而成。結晶顆粒一般較小,多為細晶成隱晶質,具結晶結構的巖石大多為致密塊狀。
沉積巖的層理構造
沉積巖呈層狀,這是大部分沉積巖李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成層狀的同一種巖石構造巖層.相鄰的兩層省反問的分界向,稱為層面,兩個層而之間垂直距離,就是沉積巖層厚度,按厚度,沉積巖分為薄層(層厚2—10cnl)、中厚層(層厚10—50cIn)、厚層(層厚50—100cM)和巨厚層(層厚2-10cm)。巖層的厚度向側方逐漸變薄以消火稱為巖層的尖滅,向四周尖滅的巖層稱透鏡體,薄層巖夾在厚巖層間則稱為夾層。
沉積巖形成的過程是長期的、緩慢的,由于沉積時間的先后利沉積物質的來源不同,使沉積巖層垂直方向上表現出成分、顆粒粗細和顏色的差異。
二、礦山開采時候的注意事項
由于巖體規模較小,巖體間差異必然大于巖體內差異,因此選點要先選巖體,再選巖體內部有利地段。
從理論上分析,有利的巖體必須是:堿質交代作用強,重熔作用強,規模較大,巖性為混合鉀長花崗巖的巖體。嚴把選點關,主要嚴在選點條件上,另外還要擴大選擇范圍,掌握已知巖體,尋找未知巖體,以便從數量更多的巖體中篩選出有利巖體及其有利地段,為提高礦山平均荒料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開采礦山所產生的廢石數量巨大,應以長遠眼光看待廢石排棄工作,廢石必須嚴格排向開采境界外的廢石場,生產規模較大的礦山,還應配備自卸汽車,作為排棄廢石的專用車輛。
下一篇: 礦山開采之前要了解巖石的結構和紋理構造